千吨级的65型护卫舰开始,回望中国海军早期护卫舰的发展始末

admin 83 0

护卫舰,顾名思义它是用来护航、警戒为主要使命的水面战斗舰艇,它也是海军水面作战舰艇的主要构成之一,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是和风帆战列舰、巡洋舰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既拥有海军古老的血统又有着年轻的使命。在大航海时代,它相对战列舰、巡洋舰体积更为小巧灵活,速度更快、造价更低,作战能力也更为全面,既可以编入战列舰编队中作为舰队的视野侦察舰,也可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向美国保留至今的“宪法号”就是属于护卫舰。而进入蒸汽时代之后,护卫舰的名气开始衰落,它在海军中地位逐渐被后来诞生的驱逐舰给替代,从主力编队退居到二线的护航当中。而战后战列舰、巡洋舰逐渐没落,驱逐舰、护卫舰开始大型化,护卫舰才开始慢慢的回归人们的视野当中。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舰船补给_补给舰补给过程

美国宪法号风帆战舰,于1797年建造下水,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存留于世的风帆战列舰

建国后海军手中“老弱病残”的护卫舰

和驱逐舰以及那些小炮艇靠苏联援助起家不同,在建国之后海军本身就已经拥有十几艘1000吨级的护卫舰,这些民国海军投诚后的护卫舰组成了共和国海军第一批吨位在1000吨级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不过这些都是二战后接手日本的一些护卫舰,不仅航速慢、火力弱,而且经历战火年久失修,不论是总体性能上还是作战性能上都不敢恭维,这些甚至可以被称为“老弱病残”。而且和那些航速较快的小炮艇相比,这些10几节的航速根本不符合海军早期“飞潜快”的作战要求。所以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还得跟苏联老大哥求援,向苏联要援助。也就是前面几期说到的“六四协定”,也正是在那时苏联也向中国提供了1600吨级的50型护卫舰的相关技术,从此中国海军的护卫舰发展史也正式开启。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舰船补给_补给舰补给过程

当时南海舰队的旗舰“南宁号”,是日本的小型护卫舰,但却成为海军南海舰队的旗舰

6601型护卫舰背后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友谊

1954年5月苏联向中国沪东造船厂移交翻译完的图纸资料,在苏联来华援助的专家组的指导下,船厂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根据当时造船厂的现有条件编撰建造工艺文件和规范,组织技术交底和工人的培训等。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到次年4月15日,中国根据苏联提供的50型护卫舰的图纸正式开工建造,而中国称之为“6601型护卫舰”,由于前面技术学习摸得比较透以及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船厂也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下水,并于当年年底进行各项海试,在1957年5月海军正式签收“6601型护卫舰”首舰舷号205。而该型舰的2、3、4号舰先后在1958年完工,4艘护卫舰的建造、试航、验收前后共用了三年零两个月。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舰船补给_补给舰补给过程

6601型护卫舰,共建造四艘,分别为505昆明号、506成都号、507凭祥号、508西昌号

其实这次在仿制建造护卫的情况和驱逐舰、护卫艇等苏联援华建设项目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大的突出意义,不过倒是在这感谢一下苏联的援华建设项目的专家。他们不仅帮助手把手帮忙解决图纸翻译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还不吝啬的系统讲解专业课传授工艺技术,不仅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而且还在设计工作时参与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机构、人员编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对中国造船工业成体系化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在海试的过程当中约有80名专家参加了首舰的海试,正是因为有着他们的监督和无私的帮助,中国才能在3年的时间内快速顺利建造完工6601型护卫舰。这确确实实是当年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友谊的最好体现,虽然后面和老大哥闹翻了,但是一码归一码,曾经对中国的好我们还是得记下的。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舰船补给_补给舰补给过程

正在进行技术传授的苏联专家

65型护卫舰,海军独立建造的开端

在建造完4艘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就已经开始变得微妙起来,苏联的也撤走了援华的专家。而当时海军也受到了“大跃进”风潮的影响,提出了自行设计建造“排水量800吨,采用燃起轮机为动力、航速最少40节~45节、装备两座100毫米单装炮、3座双联57炮、4座八联装火箭弹深弹”等配置的“022型护卫舰”的设计要求,但是按照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动力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所以护卫舰的项目也就一直搁置在一边。直到1961年6月,经过3年的冷静思考,海军实事求是的根据现有条件来设计自己的护卫舰,1962年初开始,由海军“701研究所”负责国产第一型护卫舰的整体设计,于次年8月完成施工设计,正是获得海军认可,由于首舰是在1965年下水,所以命名为“65型护卫舰”。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补给舰补给过程_舰船补给

正在海面上航行的65型护卫舰,图中的501是该级舰的2号舰,在70年代前护卫舰和驱逐舰用的舷号都是2开头的

这是中国海军建国后第一次独立建造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此次的建造经验为后来建造自己第一型驱逐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至少中国有建造过1000吨级水面舰艇的经验了。该级舰在设计时主要是考虑给南海舰队使用,南海的海况要比其他海域要复杂,所以新型护卫舰采用了稳定性更好的长艏楼、高干舷设计,提高了大倾角稳性。主炮采用3座单联装100毫米舰炮的设计,不过为了降低舰艇的重心,采用了前一后二的布局。而且南海地区气候炎热,一到夏季经过一天的暴晒,全金属制成的军舰内部就是一个大烤炉,对海军官兵着实是一种不小的考验,但是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舰体空调系统供参考,而苏联所在的纬度比较高,更多的是使用供暖系统而没有制冷的空调系统。为此,设计人员到上海多家电影院进行调查,看看电影院内部的空调系统是怎样的布置的,后来成功设计出了舰艇用的空调系统。所以65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第一型安装空调系统的军舰,为后来舰艇空调系统发展开辟了道路,为海军舰艇作战人员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良的环境,保障了海军官兵的身体健康,对海军战斗力的提升有不小的帮助。

补给舰补给过程_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舰船补给

老式的舰体上没有舰用空调,环境可以说是非常恶劣,所以后期直接在军舰上装民用空调

补给舰补给过程_舰船补给_中国补给舰发展史

而舰用空调无论是用电还是制冷输出都是民用空调不能比的。这样夏季在海上就不用怕被烤火炉

在建造选用的建造材料首次采用国产的901钢材,这种钢材是国内新研制定型的一种含锰低合金钢强度钢,在设计测试时设计人员发现,在南海海域舰艇钢材的屈服强度最少要294兆帕,而国产901钢材的屈服强度为343兆帕,大大超出了预期设计的强度。后来在航行当中两进两出经历过12级台风的考验,证明了该种钢材的合格性。同时在电源的设计上首次采用380伏交流电制,这种设计有着很多优点,如增加舰艇生命力和工作的可靠性,维护保养更为方便,且所需的维护操作人员更少,减轻电网重量、电压变换方便、输配电经济、电机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而且靠码头后直接可以连接岸上的交流电进行供电。当然这种对技术要求也更高,但是立足于实际,设计人员不断攻坚困难,最后电网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规范要求,交流电制在65型上取得设计成功,为后来海军其他水面作战舰艇使用交流电打下了基础。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舰船补给_补给舰补给过程

65型舰首的100毫米单装炮和火箭深弹发射器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补给舰补给过程_舰船补给

这是位于舰尾的武器布局,2门100毫米舰炮,其实这炮也不算先进,算是别人家1900年左右的技术产品

亮剑南海,用大炮守护中国海军的尊严

前面虽说了“小艇打大舰”是海军的一个传统,但其实这更多的是我们的无奈,很多网友都将037型猎潜艇称为“黄水战列舰”,其背后也彰显着我们对海军拥有更强、更大军舰的憧憬,要是有更大更厉害的军舰谁不想用啊,但奈何当时家里穷,吨位稍大一点的“鞍山级”只能呆在家里进行人员的训练和人才的培养,都不舍得拿出来用,所以早期跟对岸以及在南海和越南对抗都靠400吨以下的小艇扛大梁。但是到了1988年的3月14日的南海打击侵略者的海战中,排水量近1200吨的65型护卫舰在战斗中成为“最亮眼的仔”,隶属于65型护卫舰的3号舰502“南充号”上的3门100毫米舰炮喷射着怒火,最终以1人轻伤的代价击沉入侵我国南沙群岛的敌舰2艘、重创1艘。这次我们不再强调近战快打,而是充分发挥火力优势,进行远距离轰击,而此次海战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取得胜利则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的结果。

中国补给舰发展史_补给舰补给过程_舰船补给

参加3.14海战的502南充舰,退役后被送进海军博物馆当纪念舰供国人参观

结语:65型护卫舰对中国海军发展的意义

其实65型护卫舰放在当时来说不算先进的军舰,主要武器还是以火炮为主,其技术指标落后国外至少30~40年,但是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作为独立研发的首型国产吨位超1000吨的军舰对于海军来说还是第一次,为建造好这型军舰海军组建了一个配套齐全的设计团体队,这个建设团队在事件中不断成长,为海军培养首批技术设计人才打下基础,为后来的国产驱逐舰快速建成服役做了技术的铺垫。而且作为独立设计建造的首型国产大吨位军舰,在吸收苏联提供的图纸以及自己以往设计的经验,不断在前者的基础上优化。为后来的053系列护卫舰以及更先进的054系列护卫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护卫 #海军 #建造 #苏联 #水面